评估动态

首页 - 评估动态 - 正文

以评促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⑮:语言文化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核心理念,推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专栏,全方位展示各单位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的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凝练可推广的“天理经验”,为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动能。

学院概况

语言文化学院成立于2019年11月,由原外国语学院和原汉语言文化学院合并而成。学院设有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及大学英语、对外汉语两个教学部,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翻译(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3个硕士点。除专业教学外,学院还承担学校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少数民族预科生教学及管理工作。

截至2025年3月,学院共有在岗教师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51人,占总数的41.5%。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9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师116人,占总数的90%以上。

学院共有15间数字网络语音室,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2个同声传译实验室,能满足70名学生同时参加实践课程;配有1个速录实训室、1个云智慧语言教学实验室、2个专业语言综合实训室。

理念思路

学院秉承“德行言语 博采中西”的院训,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注重能力培养,又注重品德塑造。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院整合多语种资源,探索多学科交叉路径,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竞争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语言类人才。

构建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了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部和办公室分工协作、班主任和学业导师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实践、校园文化、社会志愿服务等方面深耕细作。

学院面向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与宣讲,树牢“家国情怀”,分类指导,倾注关怀帮扶;坚持围绕“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做好清朗学风建设;积极推进校、院两级“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落实“三全就业”帮扶,构建“语言+文化”育人新特色。

秉持人才培养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本科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突出“产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提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语言专业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等,努力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完善优化通识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尔雅平台、文润理工等品牌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多形式、多样化开展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能力全面发展。

措施成效

加强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

学院率先成立院级“清朗学堂共享空间”;组织党员教师打造市级思政示范课及校级精品课各1门;引领师生以行动践行思想,组建“翻译突击队”和“寻匠筑梦”“柏坡传韵”宣讲团,服务区域发展,获评全国优秀团队;荣获校级“创最佳党日”活动表彰30余项、市级表彰1项;深化师德师风建设,22人获校级“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学院获评市级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成效

学院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调整培养方案,增加了前沿性、交叉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两性一度”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培训等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和实践平台。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日语专业获批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校级认定一流课程3门,完成结项2门,校级培育课程2门,获批学校教材基金建设项目4项,承担市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1项。英语专业获批成立微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学院积极推进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改革。坚持以赛促学,每年指导学院和其他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文化类学科竞赛,多人在“国才杯”“跨文化能力大赛”“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等比赛中荣获国家和市级奖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和院级求实创新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五年来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100余项,其中3项获得市级奖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余项。

图片

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效

学院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创新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加强基层教学说课、虚拟教研室等建设,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学院教师荣获第八届、九届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国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金奖等;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国社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4项,天津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3项;教师出版著作2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40余篇。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软科排名前40%,积极蓄力申报“区域国别学”博士点。

图片

图片

学生管理与指导服务

学院积极开展“青马工程”“青春领航计划”等特色品牌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思想引领活动100余场,累计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1人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以管理育学风,完善体制机制。学院建立健全学风工作体系,坚持家校联合,注重诚信教育,营造优良的考风学风。开展“语艺助飞”、“语言+IT”、“典籍里的‘学思践悟’”主题展览、“我心目中的英雄”绘画比赛、“品味国粹,传承经典”等主题活动,累计开展大手拉小手实践活动达20余次。

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将社团活动融入“第二课堂”。近三年组织社团活动80余次,参与学生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欢乐中国集,共沐中国风”“寻匠”“怀袖雅物文人扇,清风守正蕴廉心”等具有语言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活动参与人次达3203人,志愿服务组织达67家。近年来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等一批以志愿服务精神激励成长的青春榜样。

学院依托语言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波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英国斯旺西大学,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大阪产业大学等国外高校学习深造。以我校海外孔院为中心,输出国际中文教育中方校长、国际中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承办天津理工大学“汉语桥”波兰孔子学院夏令营等活动,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学院建立院领导班子、系主任、毕业指导老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的一体化对接联系机制,精准到班、落实到人,逐级开展访企拓岗,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动毕业生就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逐年提升。

图片

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学院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设置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与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学校督导等协同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构建学院领导-督导-同行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通过多方反馈和持续整改机制,质量文化意识不断提升。完善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健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毕业论文等评价标准,规范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图片

图片

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学成效

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语言技能方面,通过精读、口语、写作等课程强化听说读写译能力;文化素养课程涵盖中外文化史、跨文化交际等,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专业知识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如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实现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与多家企业、翻译机构等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与翻译实践项目、商务谈判模拟、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定期举办各类语言技能竞赛,如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计划。选派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显著

学生在各类语言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全国性语言技能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如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口译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多个奖项,充分展示了扎实的语言功底。

就业竞争力增强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方向涵盖教育、外贸、翻译、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凭借语言优势和专业知识,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许多毕业生进入知名企业和学校,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科研创新成果涌现

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凭借独特的文化创意和语言沟通优势,获得多个奖项,展现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优秀毕业生典型

徐潇倩

徐潇倩,语言文化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培训班学员,现为天津市和平区选调生、和平区政府办公室干部。在担任和平区新兴街道新兴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期间,积极组织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9000余人次,持续擦亮新兴街道志愿服务“金字招牌”。工作以来,保持自身专业优势,潜心钻研文字规律,不断夯实文字功底,起草、修订讲话、总结等各类文稿100余件次,全力做好“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以文辅政作用。

图片

陈婧琪

陈婧琪,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加权平均绩点为4.2,大学期间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曾担任班长、汉语专业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天津市王克昌学习优秀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一等奖、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天津市“挑战杯”竞赛三等奖,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奖项荣誉。2024年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国际中文教育——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专业。

图片

杨明泽

杨明泽,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英语专业学生,现为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党群干事,获得2022-2023年度公司级“拜师学技”优秀师徒;参与策划拍摄的作品,获得2023年度公司“好新闻”奖;在外媒、内媒发表宣传企业品牌的文章和图片近百篇,持续擦亮企业“金名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王一冉

王一冉,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平均绩点4.2,英语六级653分。曾获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等奖、新生奖学金三等奖、外研社阅读大赛省级一等奖、外研社写作大赛校级二等奖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暑期家乡社会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等。2024年被保送至东北师范大学,攻读英语口译专业。

图片

蔡锡浠

蔡锡浠,语言文化学院2018级日语专业学生。现为日本OTC株式会社的开发工程师,在7-11银行子公司从事项目开发工作。曾赴冈山商科大学参与学院交换留学项目,并参加了学院“语言+IT”公益训练营,以提高计算机水平。坚持工作与学习并重,考取了行业相关资格证书,并在2023年度工作中,获得公司颁发的荣誉奖项,受到客户的好评与所属公司领导的肯定。

图片

袁鈺钧

袁鈺钧,语言文化学院2019级日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学院朋辈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团成员,多次参与新年音乐会演出。学习成绩优异,绩点4.2,年级排名前2%,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等奖、新生奖学金一等奖。2023年被保送到东北大学,攻读日语笔译专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