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动态

首页 - 评估动态 - 正文

以评促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⑪:海运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核心理念,推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专栏,全方位展示各单位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的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凝练可推广的“天理经验”,为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动能。

历史沿革

天津理工大学海运学院成立于2007年5月,其前身是1986年创办的天津大学分校海运工程系,是华北地区唯一培养硕博研究生及本科层次海运高级技术人才的学院。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次审核。2004年成为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中国第三家正式会员。

专业与规模

学院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面向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航海技术专业为天津市普通高校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点、轮机工程专业为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双师型”相结合的复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3名,其中专业教师3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人。博士学位教师10名,持有船长和轮机长证的教师有12人,包括高级船长4名、高级轮机长2名,航海类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比达到72%。

教学条件

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多渠道办学等原则,注重实践环节教学,既立足校内航海实验中心,又加强与航运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促进航海人才培养质量。办学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航海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际远洋运输业的骨干力量,其中部分毕业生担任国际远洋船舶的船长、轮机长或海事主管部门或船务公司的高级业务主管等职务。

管理架构

学院架构涵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航运专业人才。

荣誉与成果、理念思路

创新适任导向的全周期航海人才培养模式,获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针对传统船员教育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师资不足、实践薄弱、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学院积极构建“3+1+3”全职业周期培养模式,以适任能力为核心,覆盖船员职业发展三阶段。打造“双师型”航海类教师队伍,建设虚实结合实践平台,强化英语能力与“管用养修”技能融合,培养符合航运强国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施“教考分离”考核机制,形成闭环质量保障体系,融入课程思政与前沿技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实操能力,为航海教育提供了可推广的标准化范式。

图片

工作思路

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为教师取得必要的海上资历创造条件,保障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进一步完善实验设施建设,满足不断提高的学生和学员实践教学需要。

对本科生进行集中军训和半军事化管理,接受国防教育和体能训练。

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安全教育、节能环保教育。

严格依照《海船船员培训大纲》和课程认证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和学员进行培训。

培养理念

“适任”是指所培养的学生和学员应符合主管机关规定的海员培训、考试、发证和值班方面要求的各级航海人才。

“敬业”是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航海事业,立足本职,谨慎从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求是”是指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追求真理。

“创新”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航运强国建设需要的,基础理论扎实、具创新精神、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要求、从事现代化船舶驾驶与智能化船舶运输管理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要求,能在海洋运输企事业单位、政府主管机关等从事轮机管理、机电设备管理、船机修造或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胜任现代化船电管理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措施成效

党建工作措施与成效

学院党委立足服务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发挥党建领航作用,以党建引领发展,用党建保障改革,切实将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实现精准对接、紧密融合。近年来,学院先后有多名师生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领域获得市级、校级荣誉,有力践行了学院“适任 敬业 求是 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推动学院航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专业建设措施与成效

学院目前正在与天津临港船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南港船务有限公司洽谈建立实践基地,增加航海类专业学生跟船开展专业实习的机会。

获批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项目和基本安全两门实践环节课程,获批学校首批项目书课程立项;三门课程申请校企合作课程;五门课程申请校级智慧课程;“智能船舶概论”数字化申请市级新形态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高质量的航海教育教学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外聘以及在职提高的办法,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学生管理与指导服务

学院依托“三色文化”建设,打造“海韵”一站式学生社区,创建“航海工匠沙龙”品牌活动,组建学院龙舟队,积极参加龙舟系列赛事。开设素质培养课程,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培育海运学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学院多措并举,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率连续多年实现稳步提升。

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础上,学院将课程思政评价引入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学成效

建设学校首批微专业“智慧航海与智能船舶”并完成招生培养。微专业聚焦智能航运前沿,深度融合航海技术、信息工程与智能控制等学科,培养具备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图片

优秀毕业生典型

张宇庆

2017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毕业后,积极投身远洋运输工作;在船期间表现优异;2022年5月,调任公司机关工作,先后任招商局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船员管理中心综合主管、中石化长江燃油有限公司党务秘书、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现任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秘书。

图片图片

王亚康

2019级航海技术专业学生,退役复学后担任学校2021年本科生军事技能训练教官并获评优秀教官;在校期间曾连续三年获评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获得人民奖学金三等奖(1次)、二等奖(2次),被评为2023届优秀退役士兵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营口航标处,以实际行动继续服务人民,保障人民群众水上安全出行。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