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核心理念,推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专栏,全方位展示各单位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的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凝练可推广的“天理经验”,为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动能。
历史沿革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学校根据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生态环境和应急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的一个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学科群体和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与规模
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其中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拥有“生态环境污染绿色修复技术及产业化”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团队”、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团队”,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天津市重点学科。现有天津市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绿色化工与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工业绿色低碳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学科群入选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是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重要组成单位。
管理架构
学院架构涵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环境与安全领域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荣誉与成果
2022年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4年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2亿元,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项。




培养理念
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将本科教育作为核心工作,积极更新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与科技创新,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贯彻“四个回归”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提升自我认知和专业知识,强化教师责任感,提升教学质量。所有教授参与本科教学,学院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卓越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落实OBE教学理念,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学科特点,制定了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选取相关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培养定位
学院基于“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为环境与安全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措施成效
党建工作措施与成效
学院着力推动“党建+”工作模式,带领师生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助力“双碳”目标,将党建工作与教风学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中心工作平稳运行。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天津市首批“领航工程”培育建设样板支部,多个师生党日活动荣获学校“创最佳党日”奖项。打造“领学”品牌“3.0宿舍”学风促进计划,逐步形成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覆盖,获批天津市专业思政教改项目1项(2023年)、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部、天津市产教融合品牌专业1个。在师生党支部中成立“环安学院生态文明实践行”团队,以“红色”力量助推“绿色”生态,团队荣获天津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
专业建设措施与成效
学院共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获批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天津市产教融合品牌专业。
实践基地建设与成效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提出高标准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基地的目标。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的单位合作,学院共建了50个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形成了稳定且完善的实习体系。学生不仅将课堂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实用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措施与成效
学院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2门课程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门课程入选校级一流课程。学院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成果的转化与应用,1部教材被评为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获批3个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

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获批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1项、天津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创新创业建设与成效
学院构建了高效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校地企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文体艺术、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提供了实践平台,鼓励学生根据不同学分需求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共立项19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其中包括25项国家级项目、38项省级项目,且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获奖340次,其中国家级奖项70次、“挑战杯”全国金奖1项。
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学院秉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育人理念,开展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学成效
学院聚焦学科专业,强化特色发展。紧紧围绕学院环境和安全两个学科方向,聚焦重要时间节点,有组织地开展科普宣讲等特色活动,为美丽中国建设、平安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与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比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毕业生在环保、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效与社会影响力。
优秀毕业生典型
孙晓晶
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连续四年加权成绩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人民奖学金一等奖、新生奖学金一等奖,天津理工大学第十一届“明理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毕业后被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

黄明辉
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人民奖学金一等奖、新生奖学金一等奖、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环境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邀请赛团队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毕业后被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