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动态

首页 - 评估动态 - 正文

以评促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核心理念,推出“本科教育教学自评自建成效展示”专栏,全方位展示各单位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的工作成效和创新举措,凝练可推广的“天理经验”,为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动能。

学院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现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人工智能系、电工电子中心、实验中心6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余人,教师12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50余人。拥有天津市教学团队6支、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支,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讲座)、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16人。

学院建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专业均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且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为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现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机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制造与流程工业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有天津市新能源电力变换传输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学院注重发展国际化教育。已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波兰波兹南理工大学、西挪威应用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波兰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学院秉承“重德重能 求实求新”校训和“进德修业 格物致知”院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坚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措施成效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

构建“二维、三融、四阶段”的“五有”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OBE理念为引领,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核心,建立“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模块”的逆向设计链条。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维度,重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环节;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围绕京津冀产业发展维度,构建“AI+”(电气、自动化、测控)的人才培养机制。学院采取独特的赛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三融合”新举措,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四阶段”时间轴下的“五有”本科人才,形成了“二维三融四阶段”新工科“AI+”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地方高校将传统专业与新工科专业融合建设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目标。

图片

不断凝聚思政引领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模拟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获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着力形成集点、线、面、模块、体系为一体的课程思政群、链。同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元化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系统性融入教学,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予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图片

坚持示范带动,持续推动三个一流建设

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三横六纵”工作格局,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均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专业为天津市新工科专业。

图片

推动赛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立体推进新工科建设进程学院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面向未来产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赛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三大路径协同发力,构建“能力导向、产业驱动、前沿引领”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赛教融通机制下,将学科竞赛内容嵌入课程体系,例如《嵌入式系统》课程对标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天津市电脑鼠竞赛等赛事,学生团队在课程设计中的作品参赛,2024年获全国一等奖2项,天津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此外学院实施学科竞赛全覆盖,即竞赛指导覆盖所有专任教师、竞赛参与辐射所有学生、竞赛的成果可以置换创新学分。通过实施相关措施,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地保障了就业率和研究生复试通过率。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凝练成学生的专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指导。此外学院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大二学生可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如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参与“海洋参数大模型研发”项目。研发的模型压缩技术被天津大学科研团队采用。

图片

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本科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机制”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近三年,学院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图片

图片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增加资源投放,提升发展质量,做实人才引育,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连续开展最美班导师评选活动,促进班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增强教师的职业理想。2024年,李晓静教授荣获第一届“天理名师”称号;实验中心教工党支部在新时代天津市高校“领航工程”创建培育单位验收中顺利通过。

图片

建立教学质量闭环反馈和可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建立“学院-专业-课程”三级评估教学质量闭环反馈和可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采取“一谈二评三抽查”的措施,进行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一谈即学生座谈。每学期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各专业学生对不同教师及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其整改。二评即教师互评和学生评教。一方面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听课规定,按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专任教师不少于2节的要求,教师必须互相听课、互相打分评价,以此掌握教师授课的基本状况,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评教打分,促进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抽查即教学督导抽查、系主任抽查和学院抽查。主要检查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是否齐全与规范,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在课程考核方面,试卷由命题教师提前出题、预测,系(中心)主任及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审核;考试结束后对每门课程进行考试分析总结。

师资能力提升计划

实施“青教导师制”,新教师需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演练—学生反馈”三阶段考核;近三年教师在各项教学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图片

加快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拥有机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制造与流程工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信息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将实验教学与企业工程实景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学科融合、专业融合、校企融合、科教融合、五育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图片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如超星、雨课堂),开展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PBL)。2025年,学院4门课程获批项目式课程建设,1门课程参评天津市市级项目。学院积极探索小班研讨课。电气和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推行小班制,师生互动频次提升50%,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95%以上。“电路”基础课程也将采取小班授课,打牢学科建设的基础。

学院构建了“名师+团队+课程”一流课程建设模式,以名师为引领,以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协作紧密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为载体,建设一流本科课程。

图片

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开展常态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创新性,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

优秀毕业生典型

张子轩

图片

自动化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现已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在校期间,综合测评、加权平均成绩连续三年在学院排名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明理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天津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天津市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铜奖、中青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负责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EI论文3篇,受理、公开发明专利2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12所985高校推免邀请,现已保送哈尔滨工业大学。

曹晟

图片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国家TRIZ创新工程师、红帽RHCE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同时在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产业化项目。硕士期间,致力于仿生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研究,获得第一届“博实杯”机器人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市级一等奖、天津市优秀学生、天津市创新奖学金、天津理工大学第二届明理奖学金、天津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和王克昌特等奖学金,发表EI论文2篇、SC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软著1项。

丰美丽

图片

丰美丽,电气工程专业2009届硕士毕业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兼任电气信息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工程硕士企业导师、安捷物联职称自主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职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大型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新技术转化应用工作,并获得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多个项目中推进碳达峰,助力碳中和,引领行业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主导建设国家会展中心等10余项工程项目,参与天津国家冬奥会蓟州专项训练基地能源项目,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等4项荣誉称号,并连续7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干部。